8月17日晚,成都世运会国际友谊馆的穹顶下,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的圣火缓缓熄灭。这场持续11天的体育盛会,以116个国家和地区的6679名运动员同场竞技的空前规模,在全球目光中落下帷幕。但正如主火炬“竹梦”从三星堆传递到金沙的路径所昭示的,成都世运会留下的不仅是赛场上的热血瞬间,更以一场场充满烟火气的创新实践,为国际赛事的本土化表达提供了全新范式。
不同于奥运会的“更高更快更强”,世运会的基因里流淌着“尽情展示”的自由。在成都,这种自由与城市的松弛感碰撞出奇妙化学反应:浮士德球赛场边,瑞士球迷用椒盐味的“雄起”为运动员加油;沙滩手球比赛突遇暴雨,选手们在泥泞中奔跑的身影,恍惚让人看见童年在水坑里嬉戏的自己。这种对体育精神的别样诠释,恰如开幕式上意大利残疾人运动员坚持走完方阵的身影——当竞技不再被金牌绑架,当胜负与“巴适得板”的生活哲学相遇,体育终于回归其本质:既是突破极限的挑战,也是享受过程的狂欢。
赛事的“成都表达”更体现在空间选择上。兴隆湖的皮划艇赛道与市民日常健身步道无缝衔接,天府公园的攀岩墙紧邻露营帐篷,连闭幕式都选址依山而建的自然场馆,让运动员在芙蓉花影中完成谢幕。这种“赛事即生活”的理念,打破了传统体育盛会与城市肌理的割裂,使256个小项的竞技激情,最终都化作市民点赞成都的美谈。
(作者 李明栋)
编辑:王梦青 编辑:刘梅梅